京西圣蓮山
在北京市房山區史家營的群山環抱之中,有一座山,名曰圣蓮山。她既是佛教、道教文化圣地,又是一處地質公園。
景區門口怪石搭建,錯落有致,十分壯觀,往里走,更可用壯觀來形容。
圣蓮山公園內有一座57米高的巨幅老子雕像及道德經全文映入眼簾,感受頗為震撼。
此老子像以泉州宋代老子造像為基礎,經過再創作,用現代工藝塑造而成。
雕塑分為基座與老子像兩部分,整體高57米,象征《道德經》五千七百字;座基刻《道德經》全文,高18米,為重九之和,八十一之逆數;老子像高39米,象征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“三教九流”
均從老子哲學中獲益,又取吉祥成語“三多九如”之意。
建廟宇于峭畔,佛道合一,演繹出獨特的文化特色。據記載,圣蓮山在明代被譽為“京畿八景”之一。
向里走來到逍遙谷和神牛嶺,逍遙谷是通往南廟的一條步行道,
沿途可觀賞蓮子峰、圣米洞、天生橋等自然景觀。
這條路比較原始陡峭,需要耗費一些體力。
穿行過天門,來到二十八盤山腳下。
二十八盤才是主景區。每一盤都是一尊星宿仙君的塑像,剛好滿二十八星宿到達山頂。
爬起來不算累,陡的地方不多,大部分也都有樹蔭。而且一路上都有列位星宿的介紹,看著也可以消解一下疲勞。海拔最高處也就九百多米,邊走邊玩個把小時也就上去了。
盤與盤之間距離不等,有的兩處挨得很近,有些卻又要走很久。
到了山頂,有圣母宮、蟠桃宮、古真堂、斗母宮、曹宅、三清觀……
可以簽到路過式參觀。
穿過陰冷的八仙洞,有另一條路通往圣泉寺、圣米洞。
也有纜車可以坐下山。也可以原路返回,下山到停車場。
山峰疊翠峽谷幽長,古樹參天掩映廟宇,風清涼全無半點暑氣,難怪曹錕要跑到山上站一席之地。
到了山頂望下去,總有幾處風景會讓您多駐足一會兒;一次不能把景點都走到,下次吧,試試不同路線,應該有不同風景。
圣蓮山山勢陡峭,巍峨俊秀,山下幽谷深邃,溪流潺潺。
山澗峰高崖陡,絕壁森森,山上流云霧海。變化無窮,叢林茂盛,古樹參天,廟觀亭閣掩映于濃蔭之間。
山間路徑有秀的特色,舒展與騎縫古剎之間,而且還集中展示了雄、險、奧、絕、秀的特點,素有京西小五岳之美譽。這里是集歷史文化遺產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大型旅游景區。
圣蓮山屬暖溫帶半濕潤,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。四季特征明顯,
夏季涼爽怡人,冬季霧鎖迎客松,平均氣溫10℃。7月氣溫最高,平均氣溫24℃。
圣蓮山又稱蓮花山、古稱太山,由南天門一峰分為兩院,佛門、道家兩重天。道教落腳于此地,后建蟠桃宮于勝泉寺的后山北側,俗稱北廟。
當時的達官貴人、藝術名家如梨園前輩楊小樓、北洋軍閥吳佩孚、曹錕等也慕名而來,而且不惜重金建別墅于觀中,至盡舊址尚存。
圣蓮山因整個山體酷似一片片蓮花瓣,故名。
景區又因圣米石塘而得名,遂后改名為圣蓮山。因優異的植被、奧妙的地質奇觀被稱“京都第一奇山”。
植被垂直分布,分別為溫帶闊葉林、鵝耳櫪萌生叢和荊條灌叢。
為了便于游覽獨特的地質遺跡,景區建成包括綜合服務區、典型地質遺跡觀賞區、“圣米”觀賞區、巖洞洞穴游覽區、地表巖溶地貌觀賞區以及人文景觀區6個游覽觀賞區的市級地質公園。
“佛道兩重天”意在佛道同處一山,和諧共生的一大特色,倡導尊重生命,敬畏自然的理念。
游客到此,觀山賞景、參禪悟道、天人合一,與佛道結緣、與史家營結緣、與房山結緣,達到身心升華的境界。(李鳳森整理 圣蓮山/圖文)
相關文章